close
有長期便秘的民眾要小心喔,因為便祕可能是大腸癌徵兆。佳里奇美醫院收治1名婦女,因近2年來陸續出現腹痛、嘔吐、腹脹及間歇性腹瀉,經大腸鏡檢查切片及相關檢查後,證實為第三期大腸癌,目前已接受右側大腸切除,並進行輔助性化學治療。

佳里奇美醫院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高旭儒表示,隨著高齡化與生活型態改變等因素,大腸癌已成為國人發生人數最多的癌症。101年有103萬人接受糞便潛血檢查,有2萬多人呈現陽性反應,須經進一步詳細檢查。


高旭儒醫師表示,佳里地區1位50歲出頭的婦女,過去並無明顯病史,但近2年來陸續出現腹痛、嘔吐、腹脹及間歇性腹瀉。症狀剛開始並不明顯,直到最近腹脹難受及便秘嚴重才尋求診治。


高旭儒醫師表示,經腹部電腦斷層發現右側結腸腫瘤,再接受大腸鏡檢查切片及相關檢查後,證實為第三期大腸癌,目前已接受右側大腸切除,並進行輔助性化學治療。


佳里奇美醫院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高旭儒表示,由於大腸癌初期無症狀,大部份病人是先由腸壁產生瘜肉再轉變為癌症,因此,要預防大腸癌的發生,最好的方法就是在大腸瘜肉轉變成癌症前予以切除。因為從正常的大腸到發生癌變,約需5至15年。


高旭儒醫師表示,目前國內採用的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,為世界公認敏感度最高、效果最佳的檢查方法,是經檢查後有潛血反應,再以大腸鏡做進一步的確診。


高醫師說,由於腸壁的腫瘤或瘜肉受糞便摩擦而流血,通常是間歇而非持續性發生,所以任何1次糞便潛血檢查有潛血反應時,都應進一步接受大腸鏡檢查。但有的潛血是2至3天才出現1次,因此,糞便潛血檢查仍有盲點。


高旭儒醫師表示,大腸癌的誘發因子有遺傳基因、家族性息肉症、結腸或直腸息肉、本身有潰瘍性結腸炎、大腸癌家族病史、曾有過身體其他部位癌症的病人及喜好攝取高脂肪、高膽固醇、精緻、低纖維食物者。


高旭儒醫師表示,大腸癌的症狀因人及部位而異,可能有一、排便習慣改變:腹瀉或便秘交替發生。二、糞便性狀改變:帶狀或細條狀。三、大便帶血。四、裡急後重:解不乾淨感覺。五、腹脹、腹痛、噁心及嘔吐感。六、不明原因的體重減輕。七、貧血。八、全身無力或疲倦。


高醫師憂心的說,國人對大腸癌篩檢率不到3成,如發現有瘜肉者,在切除瘜肉後,應每隔半年檢查1次。而國人害怕作大腸鏡檢查,可能原因有怕痛、麻醉有風險、無痛檢查又害怕醫生會失誤等。


高旭儒醫師表示,為了預防大腸癌上身,凡年滿50至69歲的民眾,記得每兩2到轄區衛生所或就近的醫療院所,接受免費糞便潛血檢查,經檢查有潛血反應的民眾,更應進一步就醫檢查確診,以免錯失治療先機。


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tcvip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